不问境遇,自得其乐(《雾里》简谱数字)《菊次郎的夏天》简谱 完整版,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02 02:22:44,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1990年今日,“一代宗师”钱穆逝世如何充实完善自己的一生?钱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谈到: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文精神最高的人生哲学,则是讲德性,圆满地发展天性,实现人生的安乐。

三个层次三重境界,愿你读有所获《人生三步骤》作者/钱穆人生是指我们人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的发展过程应该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一生活层次:一箪食、一瓢饮,大布之衣,大帛之袍,居陋巷,卧草庐,车马出游,骑牛上路,衣食住行只是生命的外在表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第一阶段为生活衣食住行的意义与价值是维持生命的存在先讲讲食和衣所谓食前方丈,一丈见方的很多食品同颜渊的一箪食、一瓢饮,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大布之衣,大帛之袍,同锦衣狐裘的作用也差不多饮食为御饥渴,衣着为御寒冷。

同样,颜渊居陋巷,在贫民窟里;诸葛亮卧草庐,在一间茅草房里从表面上看双方好像不一样,其实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上还是差不多的再讲到行孔子出游一车两马,老子出函谷关只骑一头牛,普通人就只好徒步跋涉了

今天科学发达,物质文明日新月异,我们的衣食住行同古代的人绝不相同,但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角度看,衣还是衣,食还是食,住还是住,行还是行,生活还只处于第一阶段动植物亦有它们的生活,有它们维持生命的手段,所以生命的第一层次即生活方面比较接近自然。

可以说人同其他动植物的生活相差得不太远孟子的“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即是此意进一步说,我们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才有生活,并不是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生命是主人,生活是跟班,来帮主人的忙。

生命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应该另有作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层次,即人的行为换句话讲,人的生命价值应该体现在事业上二行为与事业层次:不仅要有谋生的职业,更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这才是人生的主体。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只为吃饭、穿衣、住房子、行路的除了衣食住行以外,我们应该还有人生的行为和事业,这才是人生的主体今天不少人工作都是为了谋生为了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才谋一个职业,拿工作来满足自我生活需要工作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实际上应该有另一种更高尚的行为,按照古人所讲,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只要肯有所不为——不讲我不想讲的话、不做我不想做的事,不论他是大总统、大统帅、大企业家,还是农民、工人,从行为上讲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区别只是生活质量,但做人的精神是平等的讲平等要从这种地方讲如只从生活质量上看,人与人怎能平等呢?整个世界的人都不平等!。

有的事富贵的人可以做,贫贱的人却不能做;有的事贫贱的人能做,富贵的人却不能做只有我们讲的修身,这种精神行为,才是平等的、自由的可见古人所谓的修身,到今天仍旧有意义有价值再过上三百年、三千年,这种意义与价值还会继续存在。

第二步是齐家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好合,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天下哪有完全大公无私的事呢?吃饭,一口一口吃,这是私的穿衣,穿在我身上,也是私的房子自己住,还是私的哪有不私的事呢?

修身齐家不是个人主义,不能只讲自己没有父母,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修身齐家亦不是社会主义,身与家都有私修身齐家是一种行为道德,是公私兼顾的尽自己的能力来修身齐家,这是你应该做的我应该修身齐家,你也应该修身齐家,大家是平等的。

第三个层次就是治国平天下个人、家庭、国家是一体相通的古人对人生看得很通达很透彻,才会有此想法一个人最多不过有一百年的寿命,能活到八十九十的就很少了过了一百年,一个家里的人就完全换了,正所谓人生无常世界上各大宗教,无论耶稣教、回教还是佛教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唯有中国人不喜欢讨论此问题,中国人习惯在人生无常的现实下安下心来。

三德性层次:圆满地发展天性,实现人生的安乐,求得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生命的最终归宿我们为什么要修身?为什么要齐家?为什么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现在讲到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了,这就是人生的归宿人生有开始,自然也该有个归宿。

中国人讲归宿同宗教的讲法不同宗教说人死了,灵魂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中国人不说对,亦不说不对,把此问题搁置不论中国人讲人生的归宿在人性

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性老鼠有老鼠的天性,小白兔有小白兔的天性,那么我们人呢?人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的天性高过其他动物,不容易发现不仅别人不知道,自己或许也不知道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合乎自己的天性正所谓各有所好。

如我摆两个菜:一个鸡,一个鱼你喜欢吃鸡还是吃鱼?一下就可以知道,这很简单若你是学文学的,究竟喜欢诗歌还是散文,就不是一下就可以知道了散文中,你喜欢韩文还是柳文,更不易知道这些都该用些力气才知晓人的其他行为也是如此。

总之,人的行为要合乎自己的天性如能令自我天性得到满足,自会将安乐二字放在人生的最后归宿上。我天性就是这样,只有这样做,我才心安,才会感到快乐。

那么我请问诸位,我们的人生除了安与乐之外还有第三个要求吗?吃要吃得安,穿要穿得安,安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才会乐看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人,或许他不安不乐,而极其贫贱的,或许反而安乐诸位应该争取富贵还是安于贫贱呢?富贵贫贱只是人生的一种境遇,而我们要的是安与乐。

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完全可以不问境遇自得其乐我们中国人常言德性什么叫德?韩愈说:“足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可见德就是性自己的内部本来就充足,不必讲外部条件譬如说喜欢,喜欢是人的天性,不需要外部条件。

快乐亦是天性,不需要外部条件哀伤也是人遇到哀伤的事若不哀伤,便无法安乐如父母死了,不哭你的心便不安,那还怎么安乐!怒也是人的天性发怒得当,也会感觉内心安乐

我不识一个字,但我也有喜怒哀乐诸位看街上不识字的人多得很,或许他们的喜怒哀乐比我们更天真、更自然,发泄得更恰当、更圆满人生的最后归宿就要归在德性上性就是德,德就是性,古人亦谓之性命,我们要圆满地发展它表现出恰当而圆满的喜怒哀乐,可做别人的榜样与标准的,我们称其为圣人或天人。

与天,与上帝,与大自然合一人生若能达到这个阶段,就可以死而无憾了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文精神最高的人生哲学讲的则是德性德性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同的。

人生的归宿也应在此/以上配图皆自视觉中国钱穆●印象钱穆,字宾四,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一生勤奋,著述甚丰,被誉为“国学大师”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南水乡无锡,7岁那年,钱穆被送到私塾读书。

12岁时,父亲撒手尘世,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的种子……” 

△青年钱穆世事多变,钱穆在南京钟英中学求学不久,就爆发了推翻满清王朝的武昌起义学校停办,钱穆被迫辍学他自知家贫,升学无望,虽“心中常有未能进入大学读书之憾,但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矢志自学,闭门苦读年十八岁,即辗转乡村,执教谋生。

”十年乡教,十年苦读,十年求索,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后经朋友介绍,他在无锡、苏州等地的中学教书著述,发表了不少学术论著1931年3月18日,顾颉刚给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去信,极力推荐钱穆代替自己,到北大任教。

钱穆在苏州时,就曾与到苏州中学作学术演讲的胡适见过一面当时胡适是他充满敬意、景仰不已的一代学人钱穆对诸子学的研究,有不少得益于胡氏的启发而胡适对钱氏也“尊重有加”钱穆在北大史学系讲中国上古史(先秦史),有人问胡适关于先秦诸子事,胡适总是说可去问钱穆,不要再问他。

钱穆授课“几如登辩论场”,他对问题往往反复引申,广征博引,他与胡适都因以演讲的方式上课而驰名学校,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在学生中即有“北胡南钱”之说抗战爆发后,钱穆随北大南迁在昆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组西南联合大学。

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但学生苦于课外找不到这类书籍来读钱穆有感于此,在朋友的提议下,课余奋力写作,编撰了8篇、46章,30万字的史书《国史大纲》,考察了我国各个历史时代的“世运兴衰”和“人物贤奸”

钱穆毕生所学,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当西方文明随坚船利炮传过来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究竟应该如何因应?他一生学问的宗旨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去世,享年96岁,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

今日为何读钱穆?· 国学必读 不可绕过 ·钱穆作为国学大师,学术成就极高,《先秦诸子系年》、《刘向歆父子年谱》、《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朱子新学案》等代表作都是各自研究方向所不可绕过的必读书,在学术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今天的学问家,都需要从钱穆那里吸取学术养料他的许多概论性质的著作,以及讲义、杂谈、演讲集,如《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史新论》、《中国思想史六讲》、《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中国史学名著》等等,用浅显的语言谈论中国的历史、典籍和文化,对普通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大有裨益,同时也不乏学术性。

· 以通驭专 破而能立 ·钱穆是经、史、子、集均有研究的“一代通儒”,于国学无所不窥他做学问强调继承古代“通”的传统,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学术,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以通驭专”的道路就具体学术方法来说,钱穆最擅长的,是精密考证。

这在《先秦诸子系年》、《刘向歆父子年谱》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要学习考证方法,仔细揣摩这两部书,必能够深有收获在民国那个“怀疑”风气很盛的时代,钱穆既强调“怀疑”精神,又不主张一味怀疑,因为那样必然流于能破而不能立,而他的目的则是重建可信的历史。

这些对于今天追求学问者来说,都是值得学习的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系统论述了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可以作为研究者的指路明灯· 珍视传统 无史无根 ·钱穆在《国史大纲》引言中说,凡读本书请先具有四种信念。

现引用前两条兹以纪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钱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是非常珍视的他进入学术界时,中国正处于被外国侵略,要亡国灭种的关头如何保住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以凝聚全民的精神和力量,团结抗战?钱穆在《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一文(收入《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当知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无存在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一种文化争存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渊源根柢的文化,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整编自北京晚报、晶报点击「写留言」说说你从钱老身上学到的更多新闻突发 | 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遭自杀式恐袭 我外交部强烈谴责评论丨“德艺双馨”拟入法 为何对演员导演这样要求?关注丨广电总局:坚决防止追捧网络红人 炒作情感纠纷

释疑丨电信诈骗真的那么难破吗?有17年警龄的基层民警告诉你......追问丨骚扰电话被标记上万次  为何仍在疯狂扰民?必看 | 许仙为了G20峰会突击学英语 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航拍 | G20峰会前杭州到底有多美?央视最新视频带你看透透(文末有惊喜)

觉得不错请点赞!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王若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我爱我家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